丽丽女王 发表于 2023-8-26 22:25:51

宝妈们要认清一个残酷的现实:绝大多数的儿子可能无法共情妈妈

有一位妈妈在网上发帖说,养女儿就是养了一个知冷知热的小棉袄,养儿子就不一定了,儿子很难做到和妈妈共情。

共情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,词典上对“共情”的解释是这样写的:能够想象自己置身于对方处境,并体会对方感受的能力。

所以,我觉得共情在感情很深刻的人之间可以轻易做到的,比如,孩子生病了,看着孩子难受,妈妈也会非常难过。但是,孩子却不一定和妈妈共情,特别是男孩。

妈妈离婚10年了,为了和儿子晓晨在一起,她离婚的时候,几乎是净身出户,只带了自己和儿子生活用品。虽然丈夫是过错方,但是,他却成了离婚的受益一方。

晓晨二十多岁,大学毕业了,妈妈也已经老了,一个人把儿子抚养成人,这些年经历的艰难困苦太多了,虽然不到50岁,两鬓已经尽是花白的头发。

儿子有了工作,也有了女朋友,按揭买了一套婚房,妈妈觉得自己总算是把一辈子的任务都完成了。

就在这时候,晓晨的爸爸却突然出现了,他再婚以后,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女儿,女儿现在出国留学了,总是非常思念自己的儿子。

一见面,爸爸就送了儿子一份大礼,是一辆价值几十万块钱的汽车。晓晨非常高兴地收下了,还愉快地和爸爸一起吃了晚饭。

女朋友就觉得这件事情不妥,晓晨应该和妈妈商量一下这件事,但是,晓晨却说:“我妈有什么不高兴的,她有钱给我买这么贵的汽车吗?”

妈妈果然很震惊,前夫这是来抢儿子了吗?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把孩子养大,遇到那么多的困难,也没有见他出现过一次,现在却出来认儿子了,还要给儿子策划婚礼。

她并不排斥孩子认爸爸,但是,儿子欢呼雀跃的样子真是让她很伤心,因为从来都没有问过妈妈:“爸爸来,妈妈你愿意吗?”

生活中很多妈妈会有同样的感受,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,才赚了3000块钱,孩子一张口就要一万块钱的苹果手机,想要名牌的衣服、鞋子,跟朋友在外面吃饭、喝酒,并不会考虑爸爸妈妈是怎么辛苦才把钱凑够的。

更有的孩子会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,而对父母充满了怨恨。

列夫托尔斯泰说:“我们平等的相爱,是因为我们互相了解,互相尊重”。

父母对孩子的无私奉献不应该被无视,如果孩子不懂得共情,就是养育了一匹“白眼狼”,只有父母和孩子可以共情的亲子关系,才能有幸福的家庭生活。

那么究竟要如何做,才能养出一位会共情的孩子呢?

首先,要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,孩子才愿意和父母情感互动

当孩子很难过的时候,你是不是还在因为他犯错而生气,也许孩子早就后悔了,却得不到父母的回应。

当孩子想要和父母倾诉一下心情的时候,我们是不是能够接受孩子的情感表达?

小孩的情绪是特别敏感的,我们如果用冷漠、说教、打骂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,他们会开启自我保护的模式,不愿意再和你沟通交流。孩子的内心世界,我们不能够体会理解,又怎么能奢求孩子将来会考虑父母的感受呢?

所以,父母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,学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倾诉!孩子通过和父母抱怨可以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,通过分享成功获得父母的肯定,父母及时给孩子情感方面的回应,彼此情感上的互相交流,会让孩子和父母的心灵更近一步。

其次,不要让孩子习惯父母的付出。

父母感觉养育一个孩子好累,要有足够的精力陪伴孩子,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,给孩子带来比较优渥的生活。所以,大部分父母实际上都是孩子的“打工人”,一辈子都在为了孩子而努力,而孩子并不能体会这一份苦心,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。

父母不要对孩子太溺爱,应该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,带着孩子去看一看你工作的场景,让他懂得珍惜父母的每一份馈赠。偶尔,也可以让孩子感受一下“得不到”,因为父母不是万能的,他们不是能做的有求必应的。

当然,我们还应该把孩子看作是最好的帮手,父母也需要孩子的帮助,做家务、生病需要人照顾,心情不好需要人聊天。

其实在很多方面,孩子都可以做得很好,当孩子渐渐地学会了对父母用心,他们也会在做事情之前,考虑考虑爸爸妈妈的感受。

我们难过了,也希望有个人可以哄哄你,累了,也希望有个肩膀可以依靠,孩子是我们最亲的人,但愿,他能够陪你同甘共苦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宝妈们要认清一个残酷的现实:绝大多数的儿子可能无法共情妈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