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雷轻鼓,春和景明。
柳州的歌声如春水般流淌,滋养着城市的灵魂。60多年前,电影《刘三姐》的上映,彰显广西处处是歌海的壮观景象。柳州更是如此,每逢传统佳节,各地摆起歌台,人如潮、歌如海,热闹非凡。
岁月流转,但这里的歌声依然萦绕不断,如同春江水奔流不息。
四季唱不断 龙城歌如海 ——“柳州鱼峰歌圩”老品牌如何焕发新活力系列报道(中) ...
在鱼峰公园唱山歌。(资料图)
老树开新花 歌海涌新潮
“鱼峰处处是歌台,喜迎八方歌迷来;歌声唱得鱼峰秀,路路歌手显奇才。”近日,久违的阳光洒落在鱼峰山下的小龙潭,几位身穿壮族服饰的歌手站在人群中央,他们拿着话筒唱起了开场歌,声音宛如穿林打叶般清脆。
歌手中有一人被粉丝们称为“武宣婆”,她就是远近闻名的广西山歌王、网络红人郭秀莲。此时,她亮开了嗓子,诙谐幽默的唱词逗乐了围观的人们。
不仅是鱼峰公园,位于鱼峰区的江滨公园里的歌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。
“起个大早,背上一壶水,到江滨公园听歌唱歌,是我们生活的日常。”鱼峰区74岁的山歌爱好者周祺发说,唱着唱着,生活中的些许愁绪也就唱没了。
时间的脚步来到今天,山是还是那座山,水还是那潭水,歌还是那个调,但唱的内容却已变换。
“不管过去、现在、将来,山歌都是可以用来交流情感、歌唱美好生活的。歌圩就好比一场交友会。”提及山歌的变化,广西山歌王、柳州市山歌协会会长雷应时表示,山歌是劳动人民传递感情的工具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,山歌的传统功能被削弱,那个“竹篙打水浪飞飞,我俩结交不用媒;不用猪头不用酒,唱首山歌带妹回”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。
不过,山歌传统婚恋功能被削弱的同时,也被人们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。无论时代如何变,唱山歌让人心情愉悦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,这就是山歌的魅力所在。
雷应时认为,没有创新,山歌就是不流之水;不继承传统,山歌就是无根之木。“这些年山歌内容的变化和发展,可谓日新月异、天翻地覆,现在人们更多地将美好生活唱进了山歌里。除了山歌的内容,形式也发生了变化。”雷应时说,为了增强传播力,山歌在原来清唱的基础上增加了音乐伴奏。另外,在原有传统山歌曲调基础上,扩展旋律、编声部,改编成合唱作品。
风化于成,山歌以另一种形式润泽人们的日常生活。如今,时政山歌应运而生,山歌也成了宣传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的好帮手。歌友们歌唱民族团结,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以山歌来说事、论理、讲法,效果更好。
柳州市非遗保护发展协会副秘书长梁显飞介绍,如今山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和升级。人们还将山歌唱到了网上,形成了“唱歌不搭台,对歌不见面”的新型模式,通过网络歌圩增进了解,相互促进。山歌这一古老传统的艺术,在互联网新媒体的赋能下,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四季唱不断 龙城歌如海 ——“柳州鱼峰歌圩”老品牌如何焕发新活力系列报道(中) ...
彩调剧“刘三姐”片段《定情》。(资料图)
文传千万家 歌圩唱时代
进入自媒体时代,随着更多年轻人参与到歌圩中,鱼峰公园这一IP地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红火。
“现在不仅是全市各县区乡镇的歌手,很多来自云南、贵州、广东等地的山歌爱好者都来到公园。有些歌手第一次见面就能用对歌的方式进行交流,有些年轻的山歌爱好者还进行线上直播。”鱼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廖洁介绍,近年来到鱼峰公园对歌的歌手,其中不乏拥有百万“粉丝”的山歌手。
多年来,山歌爱好者们自发来到鱼峰歌圩对歌、听歌,歌声四季不衰,“鱼峰歌圩”也成为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景观,成为全国各地山歌爱好者们争相打卡之地。
“对于许多山歌爱好者来说,各县区乡镇举办的基层‘歌圩’就像是他们的练兵场。他们在‘分圩’反复练习,不断精进自己的山歌技巧,只为能在‘鱼峰歌圩’上拿出最好的水平。”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李义成表示,“鱼峰歌圩”不仅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,更是一个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重要场所。
“柳州一度被称为‘山歌圣地’,在山歌爱好者心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。”雷应时表示,“在广西甚至是全国山歌手中有这么一个共识:没到柳州鱼峰山历练过的山歌手都不足以称为高手。”
山歌的传唱、传承的年轻化趋势,使得“柳州鱼峰歌圩”成为线上、线下极具热度的文化品牌。我市看准这一趋势,自2014年起,连续举办十届“中国·柳州‘鱼峰歌圩’全国山歌邀请赛”,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山歌爱好者前来参赛。每年的“广西三月三”传统节日,极具广西少数民族文化魅力的“柳州鱼峰歌圩”,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文旅活动之一。
目前,鱼峰区共建成50个非遗展示传承场所,其中44个为社区“鱼峰歌圩”文化活动中心、5个为“鱼峰歌圩”示范校和1个“鱼峰歌圩”研究开发中心。
“柳州鱼峰歌圩”从本地人唱,变成了全国一起唱,经多年的建设和沉淀,已成为国家级山歌赛事。2月27日,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有关议案指出,广西刘三姐文化主要涉及柳州、桂林、河池等市,但相比之下,柳州具有更加深厚的传承历史、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,更应该因势利导,加强“鱼峰歌圩”品牌建设,推动柳州“歌仙刘三姐”文化旅游。
鱼峰区两次获评“中国民间艺术之乡”,2016年“柳州鱼峰歌圩”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。鱼峰区委书记石小松表示,下一步将以“柳州鱼峰歌圩”为载体,借助数字经济和柳州深厚的工业底蕴,解放思想,创新求变,打造新的文创产品;以科技赋能,植入更多应用场景,让游客享受更丰富的科技文旅体验;加强产业赋能,加大文旅招商力度,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;加强项目赋能,以项目为载体,推动文旅产业发展,打造更有时代气息、更具特色的城市IP,用“鱼峰歌圩”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强音。
四季唱不断 龙城歌如海 ——“柳州鱼峰歌圩”老品牌如何焕发新活力系列报道(中) ...
2023年中国·柳州“鱼峰歌圩”全国山歌邀请赛开幕现场。(资料图)
传承中发展 非遗展魅力
“传说刘三姐在鱼峰山成仙,山歌世代在鱼峰山脚下萦绕……”近日,一场围绕如何加强“柳州鱼峰歌圩”品牌建设、弘扬刘三姐山歌文化的分享会在鱼峰区文化馆举行。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分享,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。鱼峰区各乡镇、村、街道、社区的文化专员,三区文化志愿者参加了分享会,保护传统文化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。
鱼峰山脚下,保存完好的三姐岩、麻篮石、对歌坪,古韵悠悠,歌声回响。柳州山歌以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柳州的每个角落流淌,如何让歌唱得更好、唱得更久?
今年2月,“刘三姐传说”被列为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至此,我市与刘三姐文化相关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就有了三个。另外两个——柳州山歌、“柳州鱼峰歌圩”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。
汲古润今,与时偕行。优秀的传统非遗只有不断传承创新,才能永葆活力与生命力。
四季唱不断 龙城歌如海 ——“柳州鱼峰歌圩”老品牌如何焕发新活力系列报道(中) ...
2023年柳州文博旅游艺术月上,经典彩调剧“刘三姐”表演现场。(资料图)
“一直以来,我们鼓励传承人适当对柳州山歌唱腔进行改良,多面向年轻人群体、青少年群体,丰富、美化山歌曲调,从而更易于传播。”市群众艺术馆非遗调研部副主任柳玉雯表示,市群艺馆积极组织传承人进行刘三姐文化主题山歌的创作,并利用直播、新媒体进行宣传;鼓励传承群体走进学校、社区、机关单位,传唱刘三姐歌谣。
除了“柳州鱼峰歌圩”,我市还拥有其他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,如壮族织锦、侗族大歌、苗族银饰工艺等,这些文化遗产同样承载着柳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。近年来,我市通过建立非遗项目数据库、设立专项基金、举办非遗节庆活动等多种方式,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,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得到新生。
合理的保护、传承和挖掘,让历史文脉得以延续,柳州非遗文化迎来新的发展契机,如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系列坡会群让深山人声鼎沸、侗族大歌唱响京城,用米粉制作技艺生产的柳州螺蛳粉更是扬帆出海,这些成果惊艳了时光,温柔了岁月,也唱响了新生活。
山歌传万里,往事越千年。
这曲歌,这传说,这座城,是文脉的延续,亦是贯穿古今的新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