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查看 186 回复 0

多图带你看!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公布最新成果

[复制链接]

5

主题

4

回帖

49

积分

新手上路

积分
49
发表于 6 天前|来自:广西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日前,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
公布多项取得的考古成果
截至目前,这次发掘
共清理出陶俑220余件,陶马16匹
战车4乘、鼓2处、鼓槌1处、漆盾1处、笼箙3处
发现车马器、兵器、生产工具等,共计千余件组
DOb2224eMX0GY2Q0.jpg



△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现场
多图了解本次发掘成果
长兵器
已发现几十件长兵器
有铍和戟这两种
fiU3G7MZEd7Ta889.jpg



△铍
据介绍,铍是将类似短剑装在长柄上
与现代的刺刀相像
dqG1TGQ9sdRzW55s.jpg



△长兵器组合
这一发现
还订正了过去将铍视为短剑的错误
x4qrw5r4mb8qJ58t.jpg



△戟
戟,则是前矛后戈的组合体
rY8laeRr8HrFLtiE.jpg



考古专家拍下的↑↑↑这张照片
记录了兵俑手握长兵器的姿态
DI0gzH4GgHGnJ5U4.jpg



历经2200多年埋藏
兵器木柄早已腐坏
但兵俑紧握的手势未改
力量感依然十足
短兵器
这张照片↓↓↓
记录了秦俑佩戴青铜剑的最初姿势
TH2N2o22rmmRVm32.jpg



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中关于荆轲刺秦王
有“王负剑,遂拔以击荆轲”的记载
佩剑俑的发现
还为解决“王负剑”是怎么背的这一谜题
提供了线索
秦代的“远射兵器”
本次考古发掘
秦代“远射兵器”的真实面貌
也变得清晰起来↓↓↓
△俑坑中第一面盾牌
Gy1oGoNlnJO1gvcO.jpg



△三捆青铜箭整齐码放
zQ32pOMY1VooVzVq.jpg



△一把炭化的弓弩倾倒在兵俑残片中间
一号坑 现场修复展示区
cWs01J4r95U525U2.jpg



Fi2w58Q28wxn29V6.jpg



HHSoEWu1EzOYhsy5.jpg



秦军如何排兵布阵有新解
此前的考古研究显示
秦俑一号坑分为11个过洞
本次发掘集中在俑坑的中后部
包括8—11号4个过洞
8—10号3个隔墙
以及俑坑的北部边壁
整体上,延伸了8—11号过洞发掘范围
共清理出陶俑220多件,陶马16匹,战车4乘等
WO0E5Q5e917i5nJ7.jpg



RxWNyknYii2IX3JJ.jpg



据专家介绍
通过本次考古发掘
进一步发现
秦俑一号坑军阵的部分排布规律
F5U5h767BE5cL1CP.jpg



△一号坑发掘现场
Mfq85D55tYmPzthh.jpg



秦俑一号坑发掘领队申茂盛介绍
前区排列全部是战袍俑,是前锋部队
前锋部队的两侧是介帻俑
中间的俑头上是圆髻
圆髻的俑后边发现全部是扁髻俑
不同的发式所处的位置不一样
可能在作战过程中承担的任务也不一样
ZfFCc9ghxjhAZiMC.jpg



根据密度推算
秦俑一号坑陶俑、陶马就有6000多件
构成车兵、步兵大型方阵
再结合二号坑、三号坑
步兵、骑兵、战车以及指挥机关交相呼应
现有研究通常认为
这些兵马俑是秦始皇的卫戍部队
按照秦汉时期崇尚的“事死如事生”的理念
或许这些队伍严整的兵马俑
能反映出秦代排兵布阵、横扫六国的历史场景
放眼未来
2200多年的地下兵团
以其无法估量的考古意义
等待着考古工作者去逐步揭开
监 制丨陆毅
制片人丨张媛
记 者丨田云华 张立雷 王帅 雷恺 甘志庆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快速回帖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